本课题从12年4月实施以来,依托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依靠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配置转化,确定需开设的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的开展顺序为主要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
在重构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我们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作为突破口,首先拟定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简表,并在简表的基础上开发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本标准设计了8个一级学习情境,每个一级学习情境又有1~5个二级学习情境构成;明确了一级学习情境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开发出针对每个二级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任务设计的时候,授课教师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际情况,以机械制图教仪开发生产过程为项目,以教师为核心开发教仪零件图样,对所有零件图样加工类型进行分类、合并同类项形成针对二级学习情境的具体学习任务。数控程序编制和机床加工控制贯穿每个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中学会规范操作、注重产品质量、建立协作能力。
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在首次进行本门课程实践教学时,根据学生对程序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组长需具备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有责任心,愿意对本组其他成员进行指导),组长非常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位优秀的组长往往能带动其组员一同学习进步;
2、教师对二级学习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操作演示,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工作过程六步法: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操作实践。咨询环节,由老师提供学习任务所需相关参考资料,供各组参考学习;计划环节:由各组组员依据学习资料讨论其工作任务加工工艺,组长进行分析,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咨询教师;决策环节:组员各自编写加工程序,并在进行模拟仿真运行,在教师或组长的审核下确定最终加工程序;实施: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教师作为陪伴者主要负责学生安全操作设备,实施阶段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并不直接参与解决问题;评价:评价不仅是针对学生工作成果,同时也需对其实施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瑕疵,从而可以在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时,通过调整与改善,提升教学质量。
3、掌握之后,给出多个同类零件的学习任务,通过同类任务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关键知识点,并实现对同类零件加工的知识迁移,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对11秋2班顺利完成了1-4学习情境,通过观察、测试和资料收集,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六步法”组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完成全面的职业训练,促使学生获得过程性知识和技能;
2.有利于借助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竞争、协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习兴趣,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
3.有利于养成协作、沟通习惯,养成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实现有效地学习。
学生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六步法”的教学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查找信息阶段,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需要加强巡视和规范;
2.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诸如: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取舍,面对问题,不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表现为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和对能力强的学生依赖性强;
3.人多设备少的局面,使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参与与协助其他同学进行任务实施。
以上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